什么是廣告效果?對于廣告主尤其是我們各位廣告銷售這是一個很糾結很悲催又**無法回避的話題或者說是回答滿意的問題?廣告=消費者,沒有消費者我們要廣告干什么?如果沒有消費者又要我們有什么用?屁用沒有!怎樣才有廣告效果?打敗競爭對手*好的方式就是比他自己還了解他的客戶!
一、什么是廣告?
廣告詞是釘子,
媒體是榔頭,
用力(足夠的廣告預算)
敲進消費者的大腦!
好的廣告3點=廣泛傳播+精準到達+用戶秒懂!
好的媒體3點=精準+強制+互動(參與心動行動)!
好的品牌傳播基礎=超級符號(LOGO)+超級話語權(廣告主題詞)!
二、廣告主為什么投放廣告?
1、提醒用戶,增加熟悉感,讓用戶看得見,想得起, 摸得著;
2、教育可能剛剛進入市場的新用戶,隨著時間推進,用戶也在成長;
3、通過廣告不斷深化品牌定位,鞏固夯實品牌根基;
4、保護品牌,建立護城河,讓競爭對手無法輕易進行攻擊;
5、增強企業消費者個人信心和責任感實力體現。
三、廣告效果主要表現在6個方面:
1、時間推移性
2、效果累積性
3、間接效果性
4、效果復合性
5、競爭性
6、競合力
四、廣告效果競合力主要包含3部分
1、企業:
主要應該包括:產品,價格,渠道,款式,型號,季節,時間,時機等等,具體到銷售的人員配置包括激勵和獎懲機制,這其中主要還包括足夠的廣告預算,你比如要在中央電視臺投放廣告效果你至少要準備1個億的廣告預算,而且*關鍵的是不能靠滾雪球產生的利潤來投放廣告,必須要有足夠的資金儲備;
2、廣告公司:
主要應該包括但**不僅限于:以文案為引爆點,廣告主題詞,廣告創意,廣告文案,廣告設計等等;構建場景,占領心智,改變認知!廣泛傳播,精準到達,用戶秒懂,空間管理,場景行銷力,簡單明了粗暴直接(錯覺,夢覺,幻覺)!
3、媒體:
主要應該包括但**不僅限于:排期,上下畫面,版面位置,服務等等,
五、廣告目的
廣告是什么?廣告是廣告主營銷*重要的手段之一,是為推廣、銷售產品而生。但請記住,**不是**!*好的廣告就是在悄無聲息中把產品賣出去。
國際廣告大師比爾·伯恩巴克說過:“如果其廣告的目的不是為了銷售,那么,他不是個無知,就是個騙子!”
一個廣告是好是壞,當推出市場的那一刻就很清楚了,要么無人問津,要么廣為傳播人盡皆知。
一個好的廣告,總能為品牌帶來出乎意料的效果。若是做得不好,輕則浪費成本白費力氣,重則損壞品牌形象得不償失。
六、廣告策劃的消費者因素
因此,在進行廣告策劃之前,要知道哪些因素對于消費者才是*重要的。
1、溝通
懂得合理跟消費者溝通
廣告是品牌跟消費者溝通的手段,這個過程就好比你要讓一個陌生人愿意主動跟你聊天。應該怎么做呢?決定兩個人聊天的**個關鍵點是興趣,你要讓對方感興趣,然后才有接下去的事情。第二個點是能打動對方,這樣對方才愿意主動接觸你。當然找對興趣點也不意味著可以亂用,還得符合產品內容,單純靠噱頭吸引消費者的注意,*終反而會引來消費者的抗議。
“UC震驚部”是網上的一個梗,原因是有一段時間,UC瀏覽器里的自媒體文章標題全是以“震驚、震撼”這些詞匯開頭的。雖然現在UC進行刪除了,但也說明這種標題很吸引觀眾。
自媒體的案例也是個反面例子,雖然吸引了觀眾,但是內容不足,沒能打動他們,終究引起了反感。
2、記憶
簡而精,短而美,越精細越利于消費者記憶
很多人都懂得廣告要精簡的道理,但是一到策劃階段,往往就忍不住想把產品的所有優點都表達出來——我這個東西能美顏、純天然、對身體有益……
廣告說了一大堆,*后消費者什么都沒記住,因為內容太多了,內容一多,人的大腦就會自然地產生抗拒。為什么現在短視頻這么受歡迎,因為用戶知道了解這個內容不需要花費自己太多的時間和精力。
所以說,即使產品有很多優勢,也要選擇一個重點突出。不管哪一家大品牌,他們的產品特點從來都是很直接明了的。
王老吉的廣告只表達了自己清熱解毒的功能,怕上火就喝它;農夫山泉從來只告訴顧客一件事,他們是大自然的搬運工,于是消費者都記住了,這水從山里出來的,會比較甘甜;海飛絲的產品有很多類型,去屑的、清爽的、順發的,但是海飛絲一直只強調一點:去屑洗發水。
3、利益
消費者看重的是切身利益
消費者不是企業員工,跟他們畫大餅是沒有一點效果的,消費者更注重的是即時、關乎自身的利益。每一個煙民、酒鬼都知道抽煙喝酒有害健康,可是他們依舊停不下來,因為有害健康也是以后的事情,他們只想過好眼前。即使現在網絡上有那么多呼吁禁煙的文章視頻,甚至還搬出很多傷害身體的真實案例,可抽煙的人還是照抽不誤。
聰明的品牌從來不跟消費者談論太遙遠的事情,益力多乳酸菌在這方面就做得很好。長期喝乳酸菌對調養身體是有很大幫助的,但是益力多不提這個,它的包裝上很直觀的寫出了對消費者即時好處:調節腸胃、改善便秘和腹瀉。
不要再聊長期效果,以后的事情看不見摸不著,消費者為什么要因為這個理由用你的產品呢。
4、換位
換位思考,對癥下藥,從消費者的角度出發
大多數人都有從眾、跟風的心理,為什么?從消費者的角度出發就能很容易明白這個道理——多人用的東西一定是好的。
以前的電視廣告里,總會在一旁打上“火爆銷售”之類的幾個大字,有的人可能會覺得這種做法很無腦,但是實際上,這種做法是要讓消費者潛意識里知道你的產品很多人在用。
利用消費者的從眾心理,不管應用到哪一個領域都是很有效的。吃飯的時候,越多人排隊的店,反而越受歡迎;逛超市的時候,經常會看到有一些打著“熱銷”旗號的物品,往往這些商品是賣得*快的。
廣告是直接面對消費者的,從消費者處著手,自然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廣告大師李奧貝納曾說:“如果你無法將自己當成消費者,那么你根本就不該進入廣告這一行。”.....